
他是谋发展促振兴的“领头雁”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作为村党委书记的汪文达,他把日常工作和代表履职紧密结合,经过深入调研,先后提出了“关于加快大塘村村级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和美乡村发展”“关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”等建议。他的建议得到江塘乡党委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,大塘村先后成立了农业、油茶、种养、旅游等公司合作社4家,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,市级龙头企业1家,投资1.5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田园大塘综合体成功落户,村集体直接入股企业2家,注册了“盛唐大米”“霞润鸭蛋”“日兴油茶”农产品品牌,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3年收入破百万。
2023年,江塘乡大塘村入选安徽首批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名单。汪文达深知这是大塘村发展的良机,面对村内多个村民小组人居环境整治不均衡、和美乡村建设覆盖面不够广泛等复杂棘手的问题,他积极推动村民自治,让村民们真正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角,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决策、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中。
在项目规划初期,汪文达及时组织村民组长、代表、网格员召开社情民意收集座谈会,凝聚各方智慧,成功收集到了78条操作性、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。这些举措为项目的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汪文达还多次邀请村民、县乡人大代表一起参与项目监督,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建言献策、协调解决。在项目督查过程中,他提出《关于大力实施“以工代赈”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建议》。该建议得到县发改委大力支持,不仅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矛盾纠纷,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,还有效解决了周边村民就业问题,增加了群众务工收入。在他的努力下,大塘村迎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,村内7公里主干道路顺利拓宽黑色化,新增停车位80多个,3座危桥得以改造重建,长达6.8公里的河道清淤工作顺利推进,大塘村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。近两年来,大塘村先后获评“国家森林乡村”“省级文明村”“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”等称号。
他是访民情解民忧的“知心人”
汪文达身上最为显著的特质,便是那积极主动、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,尤其是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这方面,他的表现格外亮眼。他常说,“群众的声音就我们干工作的‘指南针’,群众盼什么,我们就要干什么。”所以,他从不消极等待问题主动找上门来,而是主动出击,一头扎进基层一线,去了解群众身边的“疑难杂症”。
“汪代表,咱们村田畈上的废弃线杆什么时候能移走,上面密密麻麻的线路像蜘蛛网一样,其中还有几根杆子摇摇欲坠,实在太影响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了。”在一次入村走访时,汪文达收到了村民们的诉求。面对村民的这一难题,他迅速行动起来,到现场一根一根排查,将已经废弃的线杆位置、杆线权属等信息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,并向江塘乡人大提出了《关于开展通讯杆线路清理整治的建议》。由于杆线迁移涉及到多个部门,建议的落实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但汪文达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,他全力配合江塘乡政府,多次到县科工信局、移动、电信分公司进行对接协调,督促各方尽快落实杆线整治工作。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,大塘村清理了废弃线杆6根,规整杂乱线路长度达到了3公里,有效解决了村民的生产生活难题。
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,汪文达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,倾听群众呼声,收集民情民意,他所提出的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质量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等17条建议,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落实,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愁事、难事、揪心事。
他是抓稳定促和谐的“解铃人”
对如何做好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,汪文达代表有着自己的思考。他积极践行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工作理念,提交了《关于大力宣传推广“朴风调解法”的建议》。"朴风调解法"提炼了太湖县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先生的知恩报恩经典故事,将赵朴初先生宽容、博爱、知恩、报恩等处人处事故事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。汪文达代表不仅在走访调研时广泛宣传,还在工作中身体力行,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走深走实,确保乡村平安和谐稳定。
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柏术组桃园路提升工程按照施工规划,工程需占用一户老人精心打理的菜园地,老人因对菜园感情深厚,不愿让出土地,致使工程停滞。面对这一情况,汪文达主动担负起调解的任务。汪文达来到老人家中,带着笑容与真诚,耐心讲解政府土地征收政策,为了让老人对修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有更直观的感受,汪文达陪老人实地查看因道路不畅带来的不便,消除了老人的抵触情绪。考虑到老人对菜园地的不舍,汪文达还向乡政府提出建议,为老人重新选址了一块菜园地,同时还争取到了合理的补偿。在汪文达细致入微的工作中,老人的心结慢慢打开,逐渐理解了修路对于村子和大家的重要性,最终同意出让自己的菜园地,并积极支持修路工作。
“作为人大代表,不仅要懂法律、懂政策,还要真正站在群众立场为他们说话,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。”汪文达谈起他的调解经验时说到。在汪文达担任乡人大代表期间,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多达21起,成功率达100%,其中1起子女赡养调解案例被太湖县人大常委会评为“人大代表调解十佳案例”之一。
“人大代表就是要想人民之所想、解人民之所急,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,才能肩负起为民代言的神圣使命。”汪文达表示,他将更加密切联系群众,继续广泛征求民意,发挥好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,做好群众的代言人,继续为乡村的发展建言献策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