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太湖县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代表主体这一关键要素,以机制创新破解“代表履职虚化、民意反映梗阻、民主闭环断层”三大难题,通过“能力提升、阵地优化、活动赋能、督办增效”四维创新实践,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县特色的基层民主建设新路。
能力提升,锻造履职“尖兵”。全县1208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“学习+”立体培训体系持续“充电”。每年举办专题培训班,邀请专家为代表和人大工作者授课,增强法律素养;“代表大讲堂”每季度开讲,多样化培训覆盖县乡两级人大代表;开展代表法律知识竞赛,激发学法热情,营造法治氛围;“智慧人大”平台每周推送学习资料,打造代表“云端课堂”,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,系统培训与平时学习相结合,持续为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尽责“储能”。制定《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》,设置议案建议质量、参加活动、联系选民次数等12项考核指标,近年来累计评选“最美人大代表”30人、“最佳代表建议”20件,形成“季季有考评、年度晒业绩”的激励机制。
阵地拓展,打破履职“边界”。构建“1+N”代表履职阵地,即1个县级“智慧人大”平台、15个代表之家、109个代表联络站、26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、10个代表工作室,形成了以“智慧人大”平台为枢纽,“家、站、室、点”协同发力的线上线下融合的代表履职阵地体系。累计开展活动1226次;通过“工作监督”代表提出建议10976件;通过“民意直通”收集民生诉求542条,实现道路坑槽破损等即拍即转即处理,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至5天。在北中镇花冲“代表联络站”,选民扫描二维码即可查阅代表履职档案、提交建议事项。2024年,在基层实践点对24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评议,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,变“关门评议”为“开门纳谏”,强化干部任后监督。
活动创新,激活民主“动能”。坚持“三个80%”原则,组织人大代表回原选区“代表之家”或“代表联络站”开展“一月一活动”,促进代表作用发挥从“一时”走向“平时”。徐桥镇西平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督查重点工程建设,推动陶杨路杆线成功迁移、设计方案优化、路面顺利完成升级改造,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。通过建立量化考核体系,推动代表参与基层矛盾调处,评选年度典型案例,激发代表履职动力。安庆市人大代表、太湖县牛镇镇天桥村党总支书记程云林成功调解了天桥村魏某显等11户与魏某楼之间因饮用水管道铺设产生的纠纷。坚持“双岗建功”,引导代表立足自身岗位、发挥专业特长、彰显责任担当,在双招双引、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县人大代表占丽达探索“代表工作室+电商”模式,2024年帮助销售县域农副产品7000余万元。坚持每年召开人大、政府和人大、法检联席会议,就代表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进行政策解读和现场应询,保障代表“知情知政”权利。
建议督办,结出民生“硕果”。以“建议办理质效提升年”活动为抓手,创新建议督办机制,不断加大督办力度。选取18条代表建议,采取主任领衔、媒体“面对面”、办理“零距离”、督办“回头看”等方式,通过“现场看”“媒体问”“当面答”等形式加强全过程监督,促使问题真解决、代表真满意。持续开展“关注民意提建议、人大代表在行动”活动成果丰硕,代表建议办理催生了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地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主的力量。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的《关于全力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建议》,推动县政府出台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方案,2025年1月1日正式运行,有效解决“多、小、散”农村客运现状。开展“回头看”督办的《关于提升太湖茶叶品牌价值的建议》,已从“纸面”落到“地面”,2024年全县改造低产茶园2400余亩,建成3个示范智慧茶园,县茶叶交易市场建成投用。
下一步,太湖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创新工作机制,优化代表履职环境,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太湖县的深入实践,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福祉。(余澍)
编辑:王晓冬